從內蒙古自治區5月14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內蒙古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扎實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目前,已形成煤炭產能13.4億噸,占全國總產能1/4。電力裝機13013萬千瓦,居全國第二。形成煤制油產能124萬噸、煤制氣17.3億立方米,居全國前列。能源作為自治區當家產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能源發展的“含綠量”不斷提高。
“把可再生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自治區能源結構進一步向清潔化方向邁進。”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蔣蘭梅介紹,截止2019年底,全區風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裝機4331萬千瓦,占全區電力總裝機1/3,可再生能源已成為電力供應體系的重要部分。全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896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16.4%,較2018年提高0.5個百分點。與等量火電相比,減少原煤消耗3800萬噸、碳排放7000萬噸,相當于造林19萬公頃。
為加快能源綠色改造升級步伐,內蒙古自治區2019年完成火點治理28處,累計治理完成375處,完成中央環保督查整改任務并整體銷號。推進綠色礦山建設,2019年新增36處、累計達到108處。深入實施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6609萬千瓦、節能改造2627萬千瓦,減排二氧化硫12.7萬噸、氮氧化物19.1萬噸,煤電平均供電標準煤耗2019年同比下降5克。同時,大力推廣光伏生態治理模式,在庫布其、烏蘭布和累計建成光伏治沙裝機122萬千瓦,在包頭、烏海建成采煤沉陷區治理光伏裝機83.5萬千瓦,完成沙漠生態治理面積12萬畝、礦區生態治理面積4.2萬畝。特別是達拉特庫布其50萬千瓦沙漠光伏基地于2018年底實現一次性全容量并網發電,為全國打造沙漠能源經濟起到積極示范作用。為此國家給予該基地50萬千瓦獎勵激勵規模,目前正在加快推進建設,預計6月底全部建成投產。
內蒙古積極推廣煤炭綠色開采技術,建成井下充填開采煤礦4處,年充填煤矸石200多萬噸、粉煤灰近50萬噸。鄂爾多斯唐家會礦區煤炭地下氣化技術工業化示范項目點火運行。錫盟京能五間房電廠率先示范應用褐煤發電煙氣提水技術,度電耗水較行業最優值降低50%以上,為煤電節水提供了范例。“全力穩定能源這個自治區經濟‘壓艙石’,特別要擴大新能源投資,推進能源實現綠色發展”,蔣蘭梅說,“2020年,自治區安排新能源項目28個,占全年擬計劃實施92個項目的30%。計劃年度投資超過470億元,占全年擬完成投資900億元的52%。其中烏蘭察布600萬千瓦風電基地是國家批復的首個風電規模化平價上網項目,建成后主要在京津冀地區消納。此外,錫盟特高壓通道配套風電基地、上海廟通道配套新能源基地、扎魯特通道配套風電基地等項目,建成后將大力提升5條特高壓外送電力中清潔能源占比,為全國加大節能減排、提高生態環境建設水平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