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動態 |
國網首度公布年度風光新增消納能力,容量大于市場預期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 發布日期:2020-05-21 | 作者: | 點擊次數:
今年僅國家電網新增的風電、光伏消納能力,已超過去年全國新增并網裝機容量。 風電和光伏的消納空間得到進一步擴容。 5月20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網)官方網站發布《關于發布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新增消納能力的公告》。 國家電網稱,按剔除一季度限發電量情形測算,國家電網經營區內,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合計新增消納能力6850萬千瓦,其中風電2945萬千瓦、光伏3905萬千瓦。 僅國家電網今年新增的消納能力容量,已超過去年全國新增風電及光伏的并網裝機容量。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新增風電裝機2574萬千瓦,新增光伏發電裝機3011萬千瓦。 3月1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三大電網公司需及時測算論證經營區域內各省級區域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新增消納能力,報國家能源局復核后于3月底前對社會發布。 5月18日,國家能源局舉辦二季度網上新聞發布會,表示正在組織電網企業測算論證,將于近日發布數據。 這將是三大電網公司首度公開測算的風電、光伏發電新增消納能力。 5月13日,內蒙古電力公司已公告稱,按剔除一季度限發電量情形測算,2020年蒙西地區風電、光伏發電合計新增消納能力300萬千瓦,其中風電100萬千瓦、光伏200萬千瓦。 內蒙古電力公司表示,蒙西地區已取得建設指標暫未并網的新能源項目中,預計2020年可投產214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其中風電89萬千瓦、光伏125萬千瓦。 另外,考慮到內蒙古地區風電裝機已超出國家《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核定量,建議將新增建設指標容量全部用于配置光伏發電約80萬千瓦。 截至目前,南方電網尚未公布今年風電、光伏發電新增消納能力。 新能源規劃與電網消納能力掛鉤。消納容量的確定,對新能源投資規劃具有指導意義,也可反推出今年新增新能源的裝機規模。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告訴界面新聞,消納是制約新能源新增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消納容量的確定,對新能源的增長具有正面意義。 彭澎稱,此次電網企業給出的消納空間大于預期,令新能源行業受到鼓舞。 她表示,國家能源局要求電網公開公布消納空間,表明其對新能源行業的管理重點,已經從分指標轉向對行業進行規模化的彈性管理。 “即根據棄風棄光情況,調整不同地區的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量,各個地區需根據消納的情況進行彈性調節。”彭澎說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全國棄風、棄光電量分別為56.3億和17.5億千瓦時,分別上升29.4%和40.8%。平均風電利用率和光伏發電利用率分別為95.3%和96.8%,分別下降0.6和0.5個百分點。 國家能源局此前明確,綜合考慮前期電力負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低位運行,導致新能源消納困難等不可抗力因素,2020年一季度風電、光伏發電的限發電量,不納入清潔能源消納統計考核。 5月1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建立健全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 《意見》明確提出,通過構建以消納為核心的清潔能源發展機制、加快形成有利于清潔能源消納的電力市場機制等,來提升清潔能源消納。 一不愿具名的電新分析人士告訴界面新聞,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的建立,意味著電網不再成為新能源并網的較大阻礙因素,有助于進一步打開新能源的成長空間。 智匯光伏創始人王淑娟撰文稱,今年部分省份的能源主管部門在風電、光伏建設方案中明確提出,本省今年不考慮新增風電,所有消納空間均給光伏。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這主要原因為,已有多個省份的風電裝機容量觸及“十三五”規劃上限,因此將消納容量指標轉移至光伏發電。 2019年,風電、光伏的棄風棄光情況有所好轉。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當年全國風電發電量4057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5.5%。棄風電量169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4%,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 同期,全國光伏發電量達224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3%。棄光電量46億千瓦時,棄光率降至2%,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2019年,南方電網的風電、光伏發電基本實現全額消納。 5月20日,國家電網發布《服務新能源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國家電網經營區新能源棄電量16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9%,新能源利用率96.8%、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實現利用率95%以上。 國家電網稱,2020年將優化新增并網裝機布局及時序,深度挖掘接納能力和消納空間,全面完成新能源發展和消納目標,發電量占比提升至10%以上。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