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W020150106581048840765.gif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動態

深入推動國際合作 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 發布日期:2020-07-09 | 作者: | 點擊次數:

加快全球能源轉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已然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的共同使命。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地位日益突出,正在成為全球能源結構轉變的主角。近年來,順應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的需要,中國與世界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合作更加緊密,并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貢獻著中國力量。

近日,由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主持編撰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國際合作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總結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國際合作的概況,同時系統梳理了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光熱、地熱等可再生能源合作情況,對可再生能源發展形勢與特點進行了分析。

《報告》顯示,在可再生能源國際合作方面,我國已與各國家、地區及國際組織建立雙邊合作機制58項,參與多邊合作機制33項,領域涵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各類可再生能源。

制定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實現能源轉型

“制定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是各國實現能源轉型的基本手段。”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國際業務部鄧振辰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172個國家在國家或省/州級層面制定了中長期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明確了各自可再生能源的未來努力方向。”

《報告》顯示,從全球各國可再生能源目標完成情況來看,歐美發達國家目標完成情況普遍較好。截至目前,丹麥、瑞典、芬蘭、拉脫維亞等13個歐盟國家均已提前完成了2020年終端能源消費可再生能源占比的目標。而部分東南亞和非洲國家目標執行情況較差,在鄧振辰看來,“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這些國家化石能源比較豐富,可再生能源競爭優勢尚不明顯,發展可再生能源動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比較困難,不足以支撐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

以丹麥為例,作為目標完成較好的國家,丹麥制定了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達到35%、到2050年達到100%的目標,是全球唯一一個制定了100%可再生能源終端能源消費占比的國家。據了解,自2005年北歐石油減產丹麥開啟第二次能源轉型開始,丹麥政府就對以風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進行了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在丹麥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一直在穩步增長,2018年這一比例達到36.1%,已提前完成2020年目標。

相比之下,印尼是目標實現較為滯后的國家。根據國家能源計劃,2025年印尼太陽能裝機量將達6.5吉瓦,但截至2019年底印尼光伏裝機僅為0.2吉瓦。《報告》指出,目前印尼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吸引力不夠,加之融資難、電網消納能力欠缺、項目審批流程復雜,當前企業投資印尼可再生能源興趣不大,完成2025年光伏目標難度較大。

除了制定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為了推動本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發展,各國還根據本國國情研究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如上網電價政策、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可再生能源競拍機制、經典量計量機制等,并且結合發電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適時調整政策。”鄧振辰介紹,“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113個國家或地區實施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109個國家實施可再生能源競拍機制,而且這個數字有望進一步增加。”

中國風電、光伏投資保持全球主導地位

《報告》顯示,根據近幾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和可再生能源成本變化趨勢情況測算,201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超過3280億美元,其中光伏和陸上風電仍然是投資的主要能源品種,兩者分別占42%和32%。水電和海上風電投資相當,分別占總投資9%和8%。

2019年,中國風電和光伏投資分別達到301億美元和191億美元。受新增裝機同比增加和建設成本略微上升影響,2019年中國風電投資有一定回升,而光伏新增裝機減少疊加成本下降,2019年投資有所回落。“不過中國風電和光伏投資繼續保持全球主導地位。”鄧振辰表示。

據了解,2019年我國向海外出口風電機組裝機容量600兆瓦,同比增長60%,截至2019年底,我國風電機組整機制造企業已出口的風電機組共計1950臺,累計容量達到4181兆瓦。

鄧振辰表示,當前中國風電國際合作累計規模達642.4萬千瓦,以陸上風電為主,從地區上來看以亞太為主。

與此同時,海上風電則憑借其海風資源相對穩定和發電功率大的特點,成為替代化石能源、加速能源轉型的有效手段。鄧振辰表示,近年來海上風電在全球范圍內飛速發展。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投運海上風電場共146個,總裝機規模27.2吉瓦,比2018年增加了24%。英國以9.7吉瓦的裝機量位列全球第一,德國和中國分列二、三位,排名前三的國家裝機合計占全球總裝機的81.3%。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23個在建海上風電項目,其中13個項目在中國。

在鄧振辰看來,“未來中國企業有望與歐洲海上風電企業展開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共同開拓全球海上風電市場。”

不過價格或許會成為短期內影響合作的障礙之一。據IRENA(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統計,2019年全球海上風電平均LCOE(平準化度電成本)為0.115美元/千瓦·時,較2010年下降29%。《報告》顯示,2019年歐洲海上風電平均成本為0.117美元/千瓦·時,高于中國平均成本0.112美元/千瓦·時。鄧振辰認為主要原因是歐洲海上風電項目已向深遠海發展,而中國項目主要集中在近海,因而開發成本相對較低。

水電仍是最大可再生能源發電來源

世界水電協會(IHA)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308吉瓦,其中抽水蓄能電站裝機達到158吉瓦。目前,水電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來源,超過了所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總和的兩倍。

《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倡議沿線64國及非洲已經成為水電投資最受青睞的地區,水電在水能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據鄧振辰介紹,“一帶一路”沿線水力資源富集的區域首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周邊區域,包括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這些國家水電資源豐富,但開發程度較低,開發潛力巨大。

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水電國際合作成績斐然。據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底,中國企業參與國際水電合作項目共計406個,裝機規模達127吉瓦。其中,在建項目數量占比33.7%,裝機規模占比47.0%;已建項目數量占比66.3%,裝機規模占比53.0%。

此外,在生物質能、光熱、地熱等各類可再生能源方面,中國也在積極探索國際合作。近年,中國同世界各方可再生能源合作不斷擴大,如我國已同俄羅斯、英國、阿聯酋、巴基斯坦、突尼斯等國實現雙邊合作,同歐洲國家、中東歐國家等實現多邊合作。2019年,中俄能源商務論壇、中英能源對話、中巴經濟走廊能源規劃專家組會、中烏能源合作分委會等機制為深化雙邊能源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國與歐盟、中東歐、東盟、阿盟、非盟、聯合國亞太經社會、金磚國家等區域組織在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斷加深,為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