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動態 |
張家口市“儲輸”結合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紀實文章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 發布日期:2020-07-13 | 作者: | 點擊次數:
在壩上公路上,一根根電網銀線翻山越嶺,將生產的清潔能源直接送往北京;174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上路運營,連續兩年蟬聯全國商業化運營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最多的城市…… 為更好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消納難題,張家口市先行先試,以建設“綠色城市、低碳奧運”為目標,實施清潔能源供暖工程、推進數據中心建設、推進綠色交通、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在“智能輸出”與“本地消納”實現“兩手抓”,成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新高地”。 智能化外送通道不斷擴容 作為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最主要的“卡脖兒”問題, 可再生能源的輸出和消納已成為國內本領域的發展瓶頸。 張家口作為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不斷探索創新可再生能源電力送出方式,在柔性直流、特高壓、智能電網等領域予以突破,著力構建智能化的可再生能源輸電通道。 6月29日,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張北±5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電網工程正式投運。該工程采用我國原創、領先世界的柔性直流電網新技術,創造了12項世界第一,是破解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世界級難題的中國方案, 包括新建張北、康保、豐寧和北京4座換流站,額定電壓±500千伏,輸電線路長度666千米,于2018年2月開工建設。 在國網冀北電力建設者800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下,于2020年6月29日正式投運。投運后,張北地區的新能源成功接入北京電網,將全面滿足北京地區以及張家口地區的冬奧會場館用電量需求,助力2022年冬奧會場館實現100%清潔能源供電。 與此同時,張北—雄安新區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塔基基礎、線路基礎已全部完工,計劃2020年8月底前具備送電條件。張家口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張北至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是張家口市建立可再生能源電力智能化輸電通道領域的重大突破,有望徹底打破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輸出瓶頸。工程投運后,張家口市可利用特高壓電網將可再生能源電力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包括雄安新區在內的京津冀和華中負荷中心,顯著提升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外送能力,為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方協作機制打造樣板工程 2017年張家口市首創四方協作機制開啟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先河;2018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對張家口市建立四方協作機制,探索可再生能源扶貧新路的經驗給予表彰;2019年,張家口市啟動了冬奧賽區場館及配套項目板塊交易……作為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張家口市不斷探索用能方式改革,創新可再生能源商業運行模式,建立了“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四方協作機制,運行至今已交易電量12.95億千瓦時,清潔能源供暖面積達到953萬平方米,促進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納,實現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 據了解,2017年10月份張家口市啟動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至今,張家口市通過“四方協作機制”累計交易26次,交易電量12.95億千瓦時,供暖面積達到953萬平方米,其中2020年共組織交易6次,交易電量4.22億千瓦時,四方協作機制服務范圍由之前單一的居民供暖拓展到包括大數據等高新技術企業、電能替代用戶、奧運場館建設用能和符合省“雙代辦”下達的農村地區清潔供暖任務中的分散用戶。 特別是去年6月份啟動了冬奧賽區場館及配套項目板塊交易 (北京賽區交易電量4160萬千瓦時、 張家口賽區已交易電量860萬千瓦時),為打造全球首個全部使用綠色電力的奧運會提供堅實保障。 未來,隨著四方協作機制應用的逐步推廣,張家口市首創“四方協作機制”必將為國家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能源供暖、突破可再生能源消納瓶頸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多元化消納應用實現遍地開花 在多元化應用方面, 張家口市通過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在清潔供暖、大數據、公共交通、氫能等領域的應用,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比由2018年的23%提升至2019年的27%,處全國領先水平。 記者了解到,2019年張家口市新增大數據服務器27萬臺,累計達到52萬臺(每年可消納約18億度電力),較2018年實現翻番;新增新能源汽車403輛 (折標準車5853輛),累計投運2997輛 (折標準車28009輛),根據《張家口市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實施方案》,在冬奧會賽區崇禮全域、奧運廊道(延崇高速、京張高速、京張高鐵、崇禮高鐵等沿線兩側五公里范圍內) 全部推廣電供暖,并結合易地扶貧搬遷、空心村整治項目,2019年完成6.2萬戶煤改電任務。 備受關注的氫能產業發展方面,張家口市以國內一流的氫能城市和國際知名的氫能之都為目標,氫能示范城市建設成效明顯,初步形成氫能源生產、儲運、燃料電池、氫能裝備制造、基礎設施、能源消費六大領域形成了一個閉路循環產業鏈,氫能示范城市建設成效明顯。為保障氫能產業供應,張家口市印發 《張家口氫能保障供應體系一期工程建設實施方案》推動制氫項目和加氫站建設,力爭在2022年冬奧會前,氫氣產能實現10000噸/年,加氫站一期工程建設16座(其中,2020年11月底前建成10座,2021年6月底前建成6座)。目前海珀爾制氫項目(年產氫氣1400噸)已經建成,河北建投沽源風電制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 (一期工程年產氫氣637噸)也已具備生產條件,中油金鴻、國能投等加氫制氫項目加快建設……以上氫能項目的投資建設,是張家口市氫能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 市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2022年冬奧會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依照“低碳奧運”的理念和要求,預計到2022年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可達1900萬千瓦,將實現崇禮區奧林匹克中心和其他賽場用電100%采用可再生能源,依托這一戰略機遇,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將迎來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