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W020150106581048840765.gif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動態

綠色能源走進百姓生活

文章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 發布日期:2020-09-17 | 作者: | 點擊次數:

金秋壩上,天高云淡,在張北縣臺路溝鄉水泉村村外的荒地上,連片架設的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就是這個小板板,不僅發電可以自己用,多余的電量還可以賣給國家電網,增加貧困戶收入。”水泉村村支書楊海說。

2015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張家口由此成為了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

5年來,我市認真落實《規劃》的目標任務,開展了大量探索性、引領性、示范性的工作,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從2015年的846萬千瓦發展到如今的1563萬千瓦,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成績顯著,綠色能源真正走進了百姓生活。

1輸送“清爽氣”

9月6日清晨,宣化區萬柳公園草木茂盛,隨風搖曳,游人如織……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映入眼簾。

“50后”市民李占寶,幾乎每天早上都會到萬柳公園散步,呼吸一口空氣,神清氣爽。

自京張攜手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后,我市提出了將2022年冬奧會空氣質量目標高標定位到世衛組織空氣質量準則二階段標準,即PM2.5平均濃度達到25微克/立方米。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從2015年的846萬千瓦發展到如今的1563萬千瓦,2019年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250億度,占總發電量的49%,幾乎與火電發電量相當。

綠色電力的使用比例也在不斷提高,實施清潔供暖工程、建設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推行氫能產業發展……一系列措施的應用,我市空氣質量提升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19年PM2.5年均濃度達到25微克/立方米,提前兩年達到了2022年冬奧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

2優化“出行路”

“如今在我市街頭,隨處可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不僅乘坐舒適無噪音,而且空調車冬暖夏涼,出行方便快捷。”市民吳濤說。

為拓展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創新思路,擴大綠色能源應用市場,近兩年,我市不斷加快新能源汽車在公共交通領域的推廣應用,改善在城市空氣質量和城市人居環境,目前,全市公交車2325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1718輛,占比達73%;主城區800輛公交車全部為綠色公交車;已有77輛巡游出租車更換為純電動出租車。

為確保公共交通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市加快推進充電、加氫制氫設施建設,主城區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公交加氫站1座,正在規劃選址建設公交加氫站2座;建成公交充電站8座,充電樁129個。同時,建成制氫項目2個,海珀爾制氫項目一期制氫能力為每天4.3噸;河北建投沽源制氫項目一期制氫能力為每天1.7噸。

“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不斷加大,廣大市民享受到綠色交通、綠色用能的好處也將越來越多。”市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3點亮“指路燈”

9月的壩上,陽光依然是那樣的熱烈。張北縣臺路溝鄉水泉村的光伏電站內,村民池桂枝正在清掃電站道路。

“多虧了國家政策的扶持,今年我家越過了貧困線,實現脫貧,日子更有奔頭。”池桂枝說。

2005年,池桂枝老伴患上肺氣腫,看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還欠了債,生活過得非常難。2016年,池桂枝老兩口被列入貧困戶。

2017年,村里建成了300千瓦的光伏扶貧電站,給池桂枝家帶來了脫貧的希望。“除了用地入股所得的分紅,我還應聘了光伏電站的保潔員,每天負責電站和村里道路清掃,每年能有4800元的收入。”池桂枝樂著說。

近年來,我市將發展新能源作為全市精準扶貧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以光伏扶貧點亮脫貧攻堅路。目前,全市11個國定貧困縣區累計獲批光伏扶貧項目共1112個135.9萬千瓦全部建成并網,帶動貧困戶達到14.25萬戶,占到全市貧困戶數的45%。同時,通過使用先進材料技術應用、開展建設模式創新、推行運維模式科學化多措并舉最大程度提高電站扶貧收益,有效帶動了貧困人口增收,成為我市產業扶貧的重要支撐。

4增加就業崗

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等100多家發電企業來了;金風科技、三一重工、艾朗風電葉片、張北運達風電、大金重工風電塔筒、安塔風電塔筒等國內外知名新型能源高裝備制造企業落地……

示范區成立以來,我市可再生能源產業聚集效應日益顯現,累計落地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100多家,高端裝備制造企業20多家,還有多家企業正在洽談入駐張家口,氫能、大數據、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也紛紛到張家口投資建廠。

9月7日上午9點,國家電投集團河北電力有限公司張家口分公司的朱大鵬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作為陽城子風光電站副站長,主要負責場站運維工作的管理工作。“2015年從河北建筑工程學院風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后,我就到國家電投張家口分公司工作,能在自家門口找到這份工作,很開心!”朱大鵬說,而朱大鵬只是我市眾多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人員中的一個,隨著可再生能源產業蓬勃發展,5年來眾多綠色發電和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陸續入駐,帶來了大量就業崗位,極大程度提升了我市就業水平。

“我們將加速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冬奧會籌辦提供可靠的綠色能源保障,讓更多人享受綠色能源帶來的福利。”市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