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動態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發布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 發布日期:2020-12-21 | 作者: | 點擊次數:
12月21日下午3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司長朱明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言人出席發布會,介紹和解讀白皮書有關情況。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全面介紹中國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能源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介紹中國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攜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行動。白皮書由前言、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組成,全文共約2.4萬字。章建華表示,《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系統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推進能源革命的歷史性成就,全面闡述了新時代新階段中國能源安全發展戰略的主要政策和重大舉措,旨在讓國內外社會全面了解中國能源政策和發展狀況。白皮書重點介紹了以下五方面內容: 第二,集中介紹了新時代中國能源發展的歷史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基本形成了多輪驅動的能源穩定供應體系,全面推進能源節約,以能源消費年均2.8%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7%的增長。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3.4%,比2012年提高8.9個百分點,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均位居世界首位。建立了完備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有力支撐清潔能源開發利用。能源的綠色發展對碳排放強度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2019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8.1%,提前實現了2015年提出的碳排放強度下降40%-45%的目標。 第三,集中介紹了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主要舉措。全面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健全節能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完善激勵政策,加快提升重點領域能效水平,全力推動終端用能清潔化。加快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健全能源儲運調峰體系,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發揮科技創新第一動力作用,完善能源科技創新政策,建設多元化多層次創新平臺,開展重大協同創新,支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提升能源領域技術水平。全面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有效競爭的能源市場,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健全能源法治體系和治理機制。 第四,集中介紹了促進脫貧攻堅、改善民生用能的措施成效。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用能,特別是貧困人口用能作為能源發展的優先目標,加大對農村貧困地區能源建設的支持力度,持續推進農網改造升級,實現貧困村全部通動力電;著力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實施三年行動計劃,2015年底完成了全部人口都用上電的歷史性任務;在能源開發布局上向貧困地區傾斜,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大力實施光伏扶貧等重大工程,增加貧困戶的收入;積極推進北方農村地區冬季清潔取暖,促進了環境質量和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 第五,集中介紹了能源國際合作的新格局。堅定不移擴大能源領域對外開放,持續減少能源領域外商投資準入限制。例如,2019年放開了對外資參與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的限制。遵循互利共贏的原則,開展全方位能源國際合作,扎實推進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與世界各國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倡議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協同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協同鞏固能源領域多邊合作,協同暢通國際能源貿易投資,協同促進欠發達地區能源可及性,推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維護全球能源安全。 章建華還指出,希望通過發布這部白皮書,讓大家深入了解中國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方面付出的艱辛努力,以及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2月,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這為中國能源發展設定了新的航標,我們將以更大的決心、力度和舉措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助力建設美麗中國,為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