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動態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十四五”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文章來源:國際能源網 | 發布日期:2021-11-09 | 作者: | 點擊次數:
11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到: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系,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以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和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在國家統一規劃的前提下,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統籌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建設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序擴大覆蓋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并納入全國統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加強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管控。制定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大力推進低碳和適應氣候變化試點工作。健全排放源統計調查、核算核查、監管制度,將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管理。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強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打造雄安新區綠色高質量發展“樣板之城”。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深化長三角地區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扎實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美麗粵港澳大灣區。加強海南自由貿易港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煤炭減量步伐,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煤炭消費量分別下降10%、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費量實現負增長。原則上不再新增自備燃煤機組,支持自備燃煤機組實施清潔能源替代,鼓勵自備電廠轉為公用電廠。堅持“增氣減煤”同步,新增天然氣優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潔取暖需求。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重點區域的平原地區散煤基本清零。有序擴大清潔取暖試點城市范圍,穩步提升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水平。 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嚴把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準入關口,嚴格落實污染物排放區域削減要求,對不符合規定的項目堅決停批停建。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推動高爐-轉爐長流程煉鋼轉型為電爐短流程煉鋼。重點區域嚴禁新增鋼鐵、焦化、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電解鋁、氧化鋁、煤化工產能,合理控制煤制油氣產能規模,嚴控新增煉油產能。 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引導重點行業深入實施清潔生產改造,依法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評價認證。大力推行綠色制造,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強重點領域節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強化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和海水淡化規模化利用。 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和用途管制要求,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硬約束落實到環境管控單元,建立差別化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加強“三線一單”成果在政策制定、環境準入、園區管理、執法監管等方面的應用。健全以環評制度為主體的源頭預防體系,嚴格規劃環評審查和項目環評準入,開展重大經濟技術政策的生態環境影響分析和重大生態環境政策的社會經濟影響評估。 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加快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加強塑料污染全鏈條防治。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建立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推進綠色產品認證、標識體系建設,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 健全生態環境經濟政策。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完善綠色電價政策。大力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加快發展氣候投融資,在環境高風險領域依法推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強化對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業績評價。加快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全面實施環保信用評價,發揮環境保護綜合名錄的引導作用。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推動長江、黃河等重要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立健全森林、草原、濕地、沙化土地、海洋、水流、耕地等領域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