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動態 |
芬蘭生物經濟戰略:可持續發展高附加值經濟文章來源: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 發布日期:2022-07-05 | 作者: | 點擊次數:
芬蘭首個生物經濟戰略于2014年發布,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明確生物經濟重要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3月,芬蘭政府發布《芬蘭生物經濟戰略:可持續發展高附加值經濟(the Finnish Bioeconomy Strategy: Sustainably towards higher value added)》。新版生物經濟戰略通過制定系統而全面的行動計劃來提升生物經濟的附加值,這是對2014年生物經濟戰略方向的調整,新版生物經濟戰略不再片面追求生物經濟產業規模的擴大,而是強調為生物經濟的不同部門創造更高的附加值。 2022年芬蘭生物經濟略共有四個組成部分:背景介紹、愿景和戰略目標、具體措施和監管。該戰略旨在以生態、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的方式實現生物經濟附加值翻一番,并在2035年之前實現氣候中和,尤其強調生物基產品在紡織、制藥、電池材料等領域的應用。 1 生物經濟戰略更新的背景 2 生物經濟戰略的目標 此外,新版生物經濟戰略的目標還包括: (1)為全球性問題提供有創造力和競爭力的生物經濟解決方案; (2)創新市場,促進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擴增; (3)促進資源高效利用,提高材料的回收利用率; (4)減少對不可再生原材料的依賴; (5)確保生態可持續性、社會公平以及可再生自然資源更新; (6)加強技術研發。 3 具體措施 當前生物經濟的經濟產出主要通過增加產量來實現,未來的生物經濟發展應該更加重視高附加值產品的投資和生產。投資于新的、資源高效的工藝將為增加總產量和生物經濟中現有資源的使用價值提供巨大的潛力。生物經濟的主要優勢之一是能夠在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過程中可持續和有效地利用原材料。新版生物經濟戰略提出一個價值金字塔,首先,盡可能高效、可持續地使用現有原材料;其次,需要實現中間產品的可持續地生產;最后,需要生產更多更廣泛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附加值產品。 具體措施如下:①實施生物經濟綠色轉型RDI計劃,以加強發展生物經濟能力和知識基礎;②促進芬蘭成為創新生物產品試點和示范工廠所在地,加快發展規模化工業生產;③通過生物經濟的手段減輕氣候變化負面影響,阻止生物多樣性喪失;④鼓勵各地區根據自身優勢制定生物經濟實施計劃。 (2)建立深厚的知識和技術基礎 ①生物經濟研究 生物經濟研究涵蓋了生物資源的生產、收獲和使用以及所需的工藝、技術和系統的開發。高標準的基礎研究在了解生物和生態過程如何運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而使未來的生物經濟在可持續發展的范圍內運作。新版生物經濟戰略鼓勵開展生物經濟相關的科學研究和應用研究,鼓勵參與國際合作網絡,并利用歐盟的研究和創新資金改善和鼓勵研究和商業生活之間的合作。 ②生物經濟技術 用生物質原料生產有競爭力的產品將需要新的和更有成本效益的工藝。這些工藝必須確保即使在原材料質量不盡相同的情況下,生產制造出的產品性能具有可靠和穩定性。新版生物經濟戰略支持建立新型網絡和合作模式,支持國家和地區的生物經濟試點和示范基礎設施,并加強與歐洲生物經濟基礎設施的合作。此外,新版生物經濟戰略還強調了數字化生產、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3)創建有競爭力的發展環境 芬蘭生物經濟的發展環境是由國家、歐盟和國際相關的法律和政策所共同決定的。生物經濟投資需要相當長的周期,參與者必須能夠依賴法律和政策來保障自己的投資收益。新版生物經濟戰略提出審查與生態系統商業利用的有關部門,出臺有利于生物經濟發展的激勵措施;簡化生物制造工廠的審批程序,吸引相關投資;在生物經濟價值鏈發展的不同階段促進公共資金工具的使用;鼓勵跨境合作,加強與瑞典和其他鄰國在生物經濟部門的雙邊合作。 (4)發揮生物資源和其他生態系統服務的可持續性 芬蘭豐富的可再生資源和水生物質為生物經濟價值鏈提供了堅實的原料基礎,目前主要為林業、農業、食品加工業、建筑業和生物能源,以及海洋食品、能源和其他商品。芬蘭生物經濟的增長潛力主要來自于對生物質儲備資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基于這些儲備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的提高。新版生物經濟戰略還將改進統計方法,增加有關生物質供需信息平臺的建設;改善生態系統服務的供應,提高基于生態系統服務的產業附加值。 4 監管 芬蘭生物經濟戰略的實施將通過芬蘭自然資源研究所和芬蘭統計局合作編制的一套統計數據來監測,關鍵實施指標包括生物經濟的增加值、投資數額、產品出口數額和就業人數等。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