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技術 |
中東北非可再生能源潛力巨大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 發布日期:2010-04-10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中東北非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這既給該地區帶來了豐厚的外匯收入,也形成了該地區對傳統能源的巨大依賴。不過,隨著近年來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和新能源產業的蓬勃興起,中東北非地區也面臨著能源領域的一場變革,該地區各國目前都在努力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新能源開發道路,積極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尋求在未來全球新能源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作為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出口地區,中東北非地區同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似乎并無太多發展新能源的動力。但事實上,該地區在開發新能源方面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除了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外,中東北非地區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同樣擁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并被外界普遍看好。一些權威機構的評估甚至認為,中東北非地區或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地。良好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使該地區成為世界上最適合開發太陽能的地區。據估計,該地區太陽能資源占到全球可再生能源的45%,這一數據意味著如果該地區的太陽能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其生產的電力將是當今全球電力總需求的3倍。同時,中東北非地區漫長的海岸線以及廣闊的沙漠地區也是開發風能的理想場所。 據統計,目前中東北非地區的總發電裝機容量為146千兆瓦,這遠遠不能滿足未來該地區的能源需求。預計到2017年,該地區國家需要增加80千兆瓦至90千兆瓦的發電能力,而可再生能源能夠在滿足這一新增需求方面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同時,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用于發電和工業生產,中東北非地區許多國家的單位溫室氣體排放量在全球位居前列,成為全球大氣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發展可再生能源能夠有助于減輕全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改善地區環境。 不僅如此,目前中東北非地區的產油國雖然形成了圍繞石油開采、加工的工業體系,但產業結構單一,吸納就業人口的能力有限。數據顯示,海灣合作委員會(海合會)國家石油和天然氣產業對GDP的貢獻高達47%,但是這些產業只吸納了1%的就業人口。因此,海合會國家需要促進該地區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地區實現產業多元化以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同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中東北非地區的新能源產業還將帶來一個獨特的好處:促進傳統能源產業的發展,使其獲取更多的利潤。研究顯示,在可預見的未來,石油和天然氣仍將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根據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2008年全球石油展望報告,到2030年,歐佩克的世界石油供應量預計將從目前的42%增長到52%。如果該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開發,就將會有更多的傳統能源用于出口或用于生產利潤更高的下游產品,同時其石油生產國的地位可繼續得到提升。 事實上,面對中東北非地區這一潛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近年來一系列開發項目和計劃已經在該地區開始實施。其中,阿聯酋政府提出了一項旨在發展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馬斯達”計劃,被譽為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發展計劃,其耗資至少220億美元的“零碳排”新城已于2009年在阿布扎比破土動工。摩洛哥也在2009年11月公布了投資90億美元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廠計劃。摩洛哥表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國發電總量的比例將上升至14%以上。埃及政府公布了建設太陽能發電廠的具體規劃,其第二座大型風力發電廠也正在招標過程中。同時,埃及還提出到2020年發電領域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將達到20%。突尼斯為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在2009年10月通過《2010年至2016年太陽能發展規劃》,該規劃包括在全國建設40個太陽能項目、7個生物發電能源生產項目和6個太陽能計劃制訂和規劃科研課題,整個項目預計耗資20億歐元。此外,環地中海太陽能發展計劃也涉及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多個國家,該計劃總投資將達到38億至46億歐元,預計到2020年將建成裝機總量達2000萬千瓦的太陽能發電廠。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