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技術 |
清潔能源,又一個被夸大的神話?文章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 發布日期:2010-04-14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資本市場就是折騰,至少美國是這樣。上世紀80年代是以垃圾債券拉動的大并購,世紀之交是會計造假。稍事休息之后,華爾街又大力推廣金融期貨產品,直到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但華爾街不會承認自己愛折騰,它會說自己是在為大家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并購是增長點,網絡新技術是增長點,金融期貨產品也是增長點。可惜,這些增長點早已成為明日黃花。 那么,新的增長點在哪里?是聽起來百利而無一害的清潔能源。在清潔能源的“美好”故事中,有一個叫約翰·多爾的風險投資家,號稱硅谷駐華盛頓大使。奧巴馬在他的高級幕僚會議上,會很客氣地請多爾發表高見。多爾對奧巴馬也是推崇備至。英文中有一個說法,叫做“互相撓背抓癢”(scratch each other’sbacks)。奧巴馬和多爾就是這個意思。多爾不僅出力,而且出錢。自2000年以來,多爾給民主黨的捐款達80萬美元。出了錢就有發言權。多爾的高見就是要大力發展清潔技術,而他本人早已捷徑先登,投資了許多清潔能源的創新企業,正在等待豐收的季節。 當然,發展清潔能源,不能少了華爾街。民主黨的政治捐款人包括與清潔能源有關的“四大金剛”。自2000年以來,“四大金剛”給民主黨的政治捐款高達240萬美元。“四大金剛”中除約翰·多爾之外,還有一個家族企業的彭尼·普里茲克、私人股權基金投資者馬克·蓋洛格里和UBS銀行的羅伯特·沃爾夫。后兩位都算是華爾街的人。 對于清潔能源和資本市場的結合,智叟們早已安排:清潔能源企業上市,風險投資家借機套現,拿到成本和利潤后,把接力棒交給下家。但金融危機打擾了他們的戰略部署,新能源企業的上市大大減少了。2007年上市的新能源企業的金額達140億美元,2008年為430億美元,2009年340億美元,2010年第一季度沒有一家新能源公司。但英國許多綠色風險投資者和私人股權投資者認為,在未來的18個月中,有機會利用公開發行收回其在新能源企業中的投資。新能源的資本市場已逐漸回暖。 汽車市場是清潔能源的主戰場。2010年全球汽車和汽車燃料市場約值5萬億美元,而且預期到2050年汽車總數將增至30億輛。有一種說法,21世紀是汽車的第二次新紀元。許多人要來搶這塊肥肉,清潔汽車能源也是各方爭奪的一個制高點。匯豐銀行在一家美國公司投資1.25億美元。這家公司要興建電動汽車充電站網,并出租車用電池。 能源這個東西比較懸。清潔能源怕是一個比網絡公司、資產證券化更大的神話。許多人有一個共識,在未來幾十年中,化石類的燃料還不可能被清潔燃料所取代。2009年,中國成為最大的風力蝸輪機生產國,但在今后20年中,中國2/3的能源還得靠煤。這就需要所謂的“清潔煤”了。奧巴馬本人就是兩條腿走路,一邊鼓吹和推行所謂的清潔能源,一邊大力開發傳統的化石燃料。奧巴馬推出的一個新計劃,就是要加大在墨西哥灣和阿拉斯加沿海勘探石油的力度。 清潔能源還是有一個成本效益問題。太陽發電和風力發電,都需要先生產設備。生產設備就需要消耗能源,勢必造成污染。最要命的是,如果沒有政府補貼,清潔能源大多是賠錢的買賣。清潔能源需要政府出錢,稅收和監管方面也要網開一面。“投資者意識到,那些有政府長期激勵優惠的項目可以有好的回報。”奧巴馬競選總統時許下諾言,若能當選將推出一個1500億美元的復興計劃,創造與清潔能源有關的工作。上臺后,奧巴馬部分兌現了諾言。2009年通過經濟刺激撥款時,奧巴馬在其中加進了用于新能源的撥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200億美元、再生能源和可替代能源260億美元、電網現代化105億美元。 大量發展清潔能源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容易造成誤解與誤導:好像只要能源清潔,就可以放心消費,反正清潔能源用起來沒有什么負罪感。可清潔能源再好,那還是要消耗能源的,而且如果大家放心消耗,勢必增加能源消耗的總量。何況,清潔能源到底有多清潔,問號還很大。減少消耗和消費才是關鍵。▲(作者是社科院法學所兼職教授。)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