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技術 |
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展覽會文章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 發布日期:2010-04-20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展會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帶來了嚴重的能源危機,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瓶頸。以“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為原則發展循環經濟利用清潔能源,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清潔能源和實現資源再循環利用是各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也是解決能源資源危機和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為加快我國資源再循環利用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大力開發使用清潔能源,提倡知識產權自主創新,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全面展示和推廣國內外再循環利用最新技術和成果,促進更多的單位參與清潔能源的相關技術開發和裝備生產,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聯合上海鴻與智實業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28日-30日在北京舉辦“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展覽會”,并得到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節能協會太陽能專業委員會、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生物質能專業委員會、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中國空氣動力學會風能空氣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和山東省太陽能協會的支持。 “GCEC2010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展覽會”將以其高端、專業的優勢,全方位展示先進的技術裝備及成功案例,深入交流能源與環境的和諧發展,積極有效地促成項目、技術和資金的對接與合作!為清潔能源的終端用戶在全球范圍內尋求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為迅速提高中國清潔能源行業的整體水平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展覽同期,還將舉辦“高峰論壇”和多個專題論壇,開展廣泛的技術和商務交流。 【基本信息】 展會名稱: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展覽會 展會時間:2010年9月28-30日 展會地點:北京展覽館 GCEC2010秉承“搭建專業平臺、助推行業發展”的宗旨,致力于為中國清潔能源領域打造一個全方位、高層次、高效率的交流平臺。 GCEC2010集中展示清潔能源行業的太陽能產品及光伏發電系統與設備、風力發電系統與設備、水力發電技術與設備、地熱發電系統、生物質能、氫能、核能、海洋能發電技術與設備、石油石化生產中的節能減排技術、電力與新能源、其他清潔能源相關配套設施產品等,全方位立體化展現清潔能源行業的面貌。 在GCEC2010現場,您不僅可以觀摩清潔能源行業在科研、設計、施工、安全等方面的新產品、新技術,以及地下工程應用理論和實踐的進步與發展,還可以與眾多業界同行進行各類信息與交流。 【組織機構】 聯合主辦: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鴻與智工業媒體集團 承辦單位:上海鴻與智實業有限公司 媒體主辦:鴻與智《現代能源》雜志、人民日報社•中國能源報 支持單位: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節能協會太陽能專業委員會、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生物質能專業委員會、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空氣動力學會風能空氣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山東省太陽能協會 【GCEC2010優勢】 ◎ 整合行業資源 GCEC2010作為我國清潔能源行業的大型商務活動之一,擁有豐富的行業資源,憑借專業化的運作,細分用戶、細分行業、細分產品,擁有龐大的參與群體,深受清潔能源行業的歡迎。 ◎ 龐大數據支持 GCEC2010組委會擁有近10萬企業和個人會員的數據庫,并以每年新增近萬條行業用戶資料,為參展商的產品推廣、企業形象宣傳、市場信息反饋提供有效保障。 ◎ 精準傳遞信息 GCEC2010組委會每年在全國舉辦多場國際峰會,到會的90%以上都是專業人士,為參會、參展企業大大節約了成本、時間和精力。 ◎ 全面有效推廣 GCEC2010組委會不僅依托自有的《現代能源》雜志和能源資源網做全面的推廣。還與行業內眾多雜志、網站進行交流互動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宣傳,做到雜志、網絡、現場、市場聯動,使您一份支出、全面收益! 【同期活動】
【展品范圍】: 太陽能產品及光伏發電系統與設備:太陽能利用系統,太陽能采集設備,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及并網系統、輸送系統、光伏組件,太陽能轉化系統,太陽能電池、電源等; 風能:風力發電系統(發電系統、控制系統、監控系統等)與設備、海上風力發電技術與設備、風光互補發電系統、葉片、齒輪箱、軸承等相關設備及配件; 水能:水力發電技術與設備等水能利用技術與設備; 地熱能:整機、地熱蒸汽發電系統、單、雙循環地熱、發電系統和閃蒸地熱發電系統、地熱供暖、地熱制冷系統、地熱養殖系統、高溫潛水電泵等技術和設備以及檢測控制系統、地能(源)熱泵系統等; 生物質能:生物質(秸稈等)發電技術與設備、生物質固化成型技術與設備、生物質氣化技術與設備、生物質液體燃料技術與設備、垃圾綜合利用及發電/供熱技術與設備等; 海洋能:各類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溫差能的利用技術和設備、潮汐電站、波力發電等其他應用系統、技術和設備; 氫能:氫的制備工程與技術、氫能利用工程與技術、氫儲存及材料工程與技術、加氫站、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能安全工程與技術、氫能監測與控制工程等; 核能:核能技術及其產品應用、核能管理; 石油與天然氣:天然氣液化與替代燃料生產、CNG、LPG儲運;石油石化生產中的節能減排技術; 電力與新能源: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垃圾及小型水力發電設備;生物質能、地熱及熱能等能源的高效利用技術及設備;電網、電器節能技術、熱管、變頻等節能技術、工業生產節能技術及設備、能量梯度利用技術等; 其他清潔能源應用技術與設備:其他清潔能源相關配套設施產品等。 【聯系方式】 如需展館平面圖請致電大會組委會索取 聯系人:卞敏莉 電 話:86-21-51016330轉238 傳 真:86-21-51013129 E-mail:celine.bian@hnzmedia.com 地 址:上海市秣陵路355號上海鐵路大廈3樓 郵 編:200070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