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技術 |
別讓成本絆住新能源的腳步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報 | 發布日期:2010-05-08 | 作者:趙雙 | 點擊次數:
近幾年,新能源的發展可謂春光明媚,然而成本過高的“倒春寒”局面似乎一直如影相隨。成本成為制約新能源發展的最大瓶頸。 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單位成本分別比傳統的火力發電高出1倍和4倍,生物質能、潮汐能等單位電量成本要高出80%以上,一輛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組成本,占到了整部車造價的一半…… 去年9月,中國政府提出,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按照這個目標,我國新能源的消費比重將日益增大。未來的“十二五”、“十三五”將是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的關鍵時期。但蒙著“貴族”面紗的新能源產品何時進入尋常百姓家,似乎有待時日。 顯然,新能源發展之路是否一帆風順,降低新能源產品的高成本是關鍵。只有新能源的成本更接近于傳統能源,才會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目前,我國新能源產業存在著關鍵技術上的自主創新不夠、核心技術多依賴于進口的普遍現象,這成為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同時,由于技術規范、產品標準等體系制度不甚完善,影響了新能源新技術的產業化發展。 注重新能源開發利用的技術進步,大力促進規模化生產無疑是當務之急。以發展新能源為契機,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技術上的自主創新,用科技撬動成本杠桿,才有可能真正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步伐提速,才能實現我國從制造大國向技術強國的跨越。 技術是軟實力,市場卻是硬道理。未來新能源不僅要面對來自傳統能源的競爭,而且要面對全球新能源市場的挑戰。雙重壓力當前,我國需要及早建立起完善的市場體系和產業發展空間,打造新能源產業鏈,著力發展以新能源為核心的技術領先的新興產業集群,形成新能源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有效降低成本,贏得市場競爭力。 在新能源逐漸成為世界各國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今天,新能源博弈大戲正在精彩上演。我國應抓住成本的重心,順勢而為,別讓成本絆住新能源前進的腳步。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