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技術 |
可再生能源發展應該再快一點文章來源:新華網 | 發布日期:2010-05-24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新華網柏林5月21日電(報道員周谷風)2000年,德國出臺了全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可再生能源法》。當時德國可再生電能僅占總消耗電能的5%左右。2010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了16%。如今,德國業界提出了到2020年可再生電能占總消耗電能47%的目標。面對德國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巨大進步,德國“可再生能源法之父”赫爾曼·謝爾說:“可再生能源發展應該再快一點。” 傳統能源與可再生能源 “與傳統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推動者,謝爾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的各種優勢。 首先,無論是煤、石油、天然氣,還是鈾,化石燃料的儲量只減不增,傳統能源只會越來越貴。而各種可再生能源最大的特點就是取之不盡,風能、太陽能無處不在,而且是免費的。當可再生能源能夠實現量產,形成規模效應,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只會越來越便宜。 其次,投資傳統能源并不省錢。無論是煤電還是核能,都需要經過開采、運送、分離、提煉等多道工序,更有十分麻煩的廢料處理過程。每個環節都花費不菲。可再生能源,例如風能,只需要建好風車就能立刻發電。 再次,由于原料只集中在特定地區,傳統電廠都是集中式的,而電能的消費是分散式的,因此傳統電廠必須配備長距離輸電系統。風能和太陽能則無處不在,與電能消費分散的特征一致,因此能夠實現區域自給自足。這不僅避免長途輸電的損耗,而且增加了整個供電系統的穩定性,降低了大范圍停電的可能性。 此外,傳統能源還會產生許多附加成本,除了污染環境外,各國為了保持能源獨立,在政治和軍事上都不惜花費巨資。例如,美國軍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維護能源安全。而可再生能源對于保持國家能源獨立性、穩定地區經濟都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政策支持不應退縮 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法”保證了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成長,使德國在這一領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謝爾自豪地說,現在已經有約50個國家效仿德國推出了可再生能源法。 然而,德國內部不同利益群體對于可再生能源的意見并不完全一致,導致政府對于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時強時弱。對于德國政府的遲疑,謝爾批評其為“走走停停”。 謝爾說:“要推廣可再生能源就必須避免這種狀況,因為投資是有周期的,沒有人會為了一年的優惠政策而做長期投資。可再生能源必須量產才有優勢,‘走走停停’會抑制市場發展,從而影響硬件投資。”[NextPage] 此外,同是能源投資,傳統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可以說是分同一杯羹。因此,謝爾建議最好將全部精力集中于可再生能源發展,不要再新投資任何傳統能源項目。已有傳統能源設施可以繼續用,等待可再生能源的規模足夠大時完全撤出。 “可再生能源潛力還是被低估了” 在最近西班牙閉幕的旨在加強地中海沿岸國家可再生能源領域合作的會議上,專家提出了到2050年實現太陽能占全球電能20%到25%的目標。對這一數字,謝爾說:“這太保守了,完全低估了可再生能源的潛力。” “這種(保守)論調我聽了20多年。唯一的區別就是,當時人們說的是也許到2050可以達到5%。但事實是,一旦有了合適的政策,所有這些目標都會被趕超。” 謝爾說:“將現在新投資的風力電廠和煤電廠比較,風力發電已經更便宜了,數年后太陽能發電成本也將降到這個水平,而這才是故事的開始。” 對于有人提出德國的電能到2050年完全來自可再生電能的目標,謝爾說:“如果全力以赴,德國20年之內就可以實現100%,可再生能源如今呈現的潛力顯示這是完全可能的。我們需要的是,更多人投身這個事業,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 “中國可以直接跨入可再生能源時代” 在談到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時,謝爾說:“中國在一定時期內能源需求還會增長。要滿足這一需求,沒有可再生能源是不可能的。中國在使用水能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而且我留意到中國在風能發展方面有很大的動作。” 謝爾說:“風能與水能的互補是完美的。由于季節性特點,風力在某一季節會產生大量過多的電力,需要龐大的蓄電設施來支持。而水庫就是一個大電池,它很好地彌補了風能不連貫的特點。太陽能與水能的配合也是同樣道理。因此,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和定位水庫的功能。” 最后,謝爾建議說:“對中國來說,復制工業國家的傳統能源模式沒有意義。中國應該跳過這一步,直接跨入可再生能源時代。”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