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980x86.gif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技術

糧食安全約束下的生物能源發展路徑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觀察 | 發布日期:2010-05-26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糧食安全約束下的生物能源發展路徑,糧食安全,糧食發展當前能源與農業之間的關系已越來越密切。一方面,現代農業越來越多地使用石油及其制品,這種廣泛采用“機械—化學技術群”的生產方式被稱作“石油農業”;另一方面,隨著生物能源產業的不斷發展,當前糧價與油價的聯動性日益增強,農產品的能源屬性日漸顯現,這很可能是農業領域的一場根本性革命。

2007—2008年國際糧價經歷了一輪大幅上漲,人們普遍認為,生物能源產業的迅速擴張是糧價上漲的一個重要成因,并紛紛要求對該產業進行限制。而在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下,能源也面臨著短缺,這就更需要我們進行統籌平衡,尋找糧食安全約束下的生物能源發展路徑。

生物能源產業的產生背景和發展空間

生物能源是一個與化石能源相對應的概念,從廣義上說,它是由自然界植物及有機質形成的各種能源,包括了人類早期利用能源的一些形式,如秸桿燃料、沼氣等;而本文主要擬討論狹義上的生物能源,指的是以某些農林產品為原料,借助工業手段轉化而得的能源產品,如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

(一)消化過剩糧食:生物能源的產生背景

生物能源產業最早出現在二戰時的美國,其初衷并非為了解決能源問題,而是為了消化過剩的糧食。由于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糧食過剩和價格暴跌的情形記憶猶新,早在二戰結束前,美國政府就鼓勵用谷物制造乙醇汽油,用作汽車燃料。近年來,美國推動生物能源的態度更為積極。布什曾在2007年的《國情咨文》中提出,在2017年美國至少會有350億加侖的替代燃料,這一數字是2006年生物乙醇產量的7倍,如果折算成玉米原料,美國尚需增加4000萬英畝的玉米種植面積。

美國對發展生物能源的積極態度,或許可以從如下角度來解釋。長期以來,美國政府對農業生產提供了大量的補貼,同時由于價格上具有競爭力,美國每年又出口大量的農產品,這實際上相當于美國用財政資金間接地補貼了國外消費者。農業補貼政策的存在,當然有農場主的政治影響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客觀上造成了美國的福利流失到國外。而現在美國將玉米等農產品大量用于能源生產,起到了減少出口、將福利留在國內的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發展生物能源產業,主要是為了解決糧食方面的問題。當然,后來又增加了能源安全、環保等多方面的考慮。

類似地,中國發展生物能源,最初也主要是為了“消化”糧食。1998、1999連續兩年我國糧食產量超過5億噸,導致了庫存劇增。在1998年前后,包括中央和省級儲備糧在內的糧食庫存超過3000億公斤。糧食長期儲藏后變成陳化糧,只能用作工業原料,但由于當時轉化渠道狹窄,陳化糧的消化十分棘手。同時,也為了解決我國石油資源匱乏、進口依存度過大等問題,2000年8月國家經貿委布置開展研究乙醇汽油的任務。

此后,我國的生物能源產業正式起步。“十五”期間共建設了4家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廠,分別是黑龍江華潤酒精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責任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安徽豐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這4家指定企業的燃料乙醇年生產能力為102萬噸,2006年增至144萬噸。這些企業都以糧食為轉化原料,除河南天冠公司外使用一部分小麥外,其余都使用玉米。2007年,中糧集團又分別在廣西和河北建成投產了以木薯、紅薯為主要原料的乙醇生產點。[NextPage]

 (二)糧價與油價:生物能源的產業空間

作為連通農業和能源的一個新興產業,生物能源事實上面臨著兩端約束。如果糧食價格大幅上漲,或者燃油價格大幅下跌,都可能使該產業失去生存空間。例如,有計算結果顯示,若不考慮政府補貼,只有當原油價格在每桶70美元以上時,生產生物能源才是有利可圖的。

而且,從“能源償還比”的角度看,如果將“從農田到油箱”的整個流程都考慮在內,那么以目前的技術水平,生產燃料乙醇所得到的能量只比消耗掉的能量稍多一點。同時,由于糧價和油價都受供求的影響,生物能源的擴張將產生拉高糧價、壓低油價的效應,使得該產業的前景更加不明朗。這種不確定性也表現在企業層面,例如當前國際四大糧商對生物能源的態度就各不相同:ADM最為積極,邦吉次之,路易達孚相對保守,而嘉吉則根本不看好這個市場。

但另一方面,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長遠來看必然需要有新的能源對其進行替代。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6》的數據,目前全球石油儲量僅可供開采40年。因此對很多國家來說,發展生物能源產業成了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各國紛紛出臺了扶持生物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除了對業內企業提供補貼外,一些國家還出臺了強制性的能源替代法令。例如,美國在2005年頒布了《可再生燃料標準》,要求燃料商提高生物燃料的混合使用量,到2012年燃料混合將達到280億升;法國規劃了生物燃料到2015年占燃料比例達10%的目標;巴西更是早在1975年就頒布了《國家乙醇燃料計劃》,要求提高乙醇在混合汽油中的比例。正是在這些政策的扶持下,生物能源產業才得以蹣跚起步。

近年,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的生物能源產業扶持政策。2006年1月《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2006年,我國政府發布了《關于發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財稅扶持政策的實施意見》,同時還出臺一些具體的財稅扶持政策;2007年9月,國家發改委制訂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計劃在未來15年內投資約1.5萬億元用于發展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發展燃料乙醇至1500萬噸、生物柴油500萬噸。

關于生物能源產業的爭議

(一)生物能源產業帶來的契機與挑戰

眾所周知,在恩格爾定律的作用下,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很容易飽和,這也是長期以來農產品價格和農業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但生物能源產業打通了農產品與能源之間的關聯,大大拓展了農產品的需求空間,這完全可能給農業帶來一場根本性的革命。

具體到我國來看,生物能源產業的發展,有利于開發利用農村邊際性土地資源,促進農民增收,同時使我國的種植業由現在的“糧、經、飼”三元結構升級為“糧、經、飼、能”四元結構,為農業發展打開新的空間。這種全新的轉變,顯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大契機。

但從另一方面看,生物能源產業的發展,已對糧食安全形成了挑戰。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產國,在2005/06年度,其玉米產量的14%被用于燃料乙醇的生產,而到2009/10年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