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技術 |
技術突圍成新能源發展之本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 發布日期:2010-05-31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國泰君安策略部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成為我國經濟政策的重心。尋找中國經濟的下一個引擎是資本市場最為關注的課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科技被賦予眾望。特別是近幾年,中國對新能源領域進行了規??涨暗耐顿Y,引起各方一致關注。華盛頓多家智庫不約而同發出“中國清潔能源發展超過美國”的聲音。《美國清潔能源競爭力排行》更是提出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風力渦輪發電機生產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市場、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國,是世界上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儼然成為新能源領域領軍羊,對發達國家的優勢地位形成挑戰。 中國新能源技術亟待提升 但事實情況卻是,我國雖然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取得了超乎預期的總量增長,然而在技術層面上,并沒有獲得與之相應的技術能力。以技術最為成熟的風電為例,最近幾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每年都翻番,國內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牢牢占據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中國企業申請的專利也在迅速增長。但我們發現所謂的市場份額等問題針對的僅僅是風機整機制造行業,而這部分正是處于整個價值鏈的最低端:目前,我國風機整機企業主要是購買國外設計公司的設計,采購國外零部件進行組裝加工。對風電專利技術申請情況進行研究,我們發現中國在世界風電技術領域還未能占據領先位置,世界風機專利前十的申請者中沒有中國公司。中國申請風能專利的實際申請人,大多數是外國企業在華子公司,排名前三位的都是來自發達國家的企業,前十位則只有三位中國申請人。而且在中國企業申請的專利中,實用新型專利占的比重較高,發明專利比重較低。這點與外國企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外國企業申請的專利,幾乎100%都為發明專利。這就意味著隨著中國專利注冊數量的上升,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卻沒有同步提高。 技術轉移并非突圍良方 更重要的發現是,中國風機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總體差距并沒有通過技術轉移而縮短。中國風機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總體差距,可以用某種型號風機批量生產時間中國落后于世界的年數來衡量。除了600KW型風機中國落后世界的時間較短外,750KW、1.5MW、2.0MW和3.0MW風機,中國首次實現批量生產都比世界水平都落后了7年。這樣的結果確實有違我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進而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初衷,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在中國風機技術發展的同時,國際風機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第二,通過技術轉移而來的風機技術,并不是當前最先進的。另外,美歐等國家過嚴的知識產權保護也加大了我國廠商技術創新的成本。作為技術的購買方,中國廠商除了支付高額的技術許可費和整機5%的提成費,還必須接受對創新進行約束的條款:對于技術進行研發還需要獲得出售企業的同意;聯合開發的產品中,創新成果對方要有一定比例的所有權。 中國2010年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剛剛落幕,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包括和美國建立起新能源領域的戰略合作框架。以市場換技術,我國正試圖通過技術轉移以促使國內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前車之鑒,我們不應該對此過于樂觀。新能源技術突圍,不僅需要加強國際合作,更需要加大自主研發的力度,難以一蹴而就。 中國申請風能專利的實際申請人大多數是外國企業在華子公司。在中國風電專利申請數排名前三位的都是來自發達國家的企業,前十位則只有三位中國申請人。 中國風機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總體差距,可以用某種型號風機批量生產時間中國落后于世界的年數來衡量。除了600KW型風機中國落后世界的時間較短外,750KW、1.5MW、2.0MW和3.0MW風機,中國首次實現批量生產,都比世界水平都落后了7年。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