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技術 |
中國或2014年前啟動國內碳市場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發布日期:2010-06-01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中國可能將不晚于2014年啟動國內碳排放交易市場,并為中國公司設立“半強制”(half-mandatory)的目標來限制其溫室氣體的排放。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CDM項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馮升波在5月27日德國科隆接受媒體采訪中做出上述表述。 馮升波說,政府正在起草制定碳市場規則;碳市場將在政府監管下由“相關單位”(associations,意即碳交易所)來運行?!罢粫苯涌刂剖袌?。但是如果相關單位制定了誤導政策,政府將會做出引導?!?/P> 馮說,政府可能會為中國公司每一元利潤的碳排放設定限額?!拔也徽J為那些目標會很高,但是如果它們太過于寬松,我們能進行修改?!?/P> 馮升波還說,為了幫助這些公司完成目標,公司可以從減排項目、工業或者城市的自身碳強度減排中,購買碳抵消額度(來平衡碳排放)。他補充說, 在初期,只有中國的公司才會被允許在碳市場中進行交易。 但是馮并未說明參與碳市場的公司是強制減排還是自愿參與。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中國)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楊愛倫5月30日對本報說,更大的可能是由大型央企(比如五大電力集團)參與到碳市場中,進行小范圍的試點。 楊愛倫表示,綠色和平對于中國政府努力進行碳交易市場的嘗試表示歡迎。先在一定范圍內開展碳交易,可以有效的幫助中國為日后承擔起更大的減排責任做準備。 國家發改委早在今年兩會期間就表示,正在研究制定發展低碳經濟指導意見,并考慮在一些特定行業和地區開展小范圍的碳交易試點。有消息透露說,電力、石油和化工行業等行業入選的可能性較大。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副總裁黃杰夫5月30日也對本報介紹, 從國際碳市場發展經驗看,無論是歐盟,還是美國,碳交易都從排放大戶的電力行業尋找突破。 歐盟在上世紀90年代嘗試從電力行業開展碳交易,先選擇數家合適的電廠展開模擬交易,并逐步完善交易規則。到2005年1月,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開始正式交易。 美國東北部10個州在州政府層面,也是將電力行業的碳排放交易作為突破,成立了區域性的碳交易市場RGGI。參與企業自愿加入,包括美國最大的電廠美國電力(AEP)。開展交易至今,拍賣總收益超過5.8億美元。最新一次排放額拍賣將在今年6月9日進行。 此時,我國電力行業正處于新一輪減排風暴中。繼去年完成“十一五”關停5000萬千瓦小火電任務后,國家能源局要求“堅決確保今年三季度前完成關停1000萬千瓦小火電的目標”。 黃杰夫對本報說,不同于美國和歐洲,中國的電力企業在開始碳交易以前,煤、電、天然氣和石油的真正的市場化交易還沒有出現。因此,就交易本身,還需要大量的能力建設。 “交易的最終目的,是使企業(包括電力企業)以最低成本達到45%的(碳強度)指標。”黃杰夫說。 接受本報采訪的市場人士對此消息也反應積極。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研究部負責人賓暉對本報說,是否啟動國內碳市場還是要看國家政策的考量;而交易所已經從技術和交易系統上做好了完全的準備。 碳資產咨詢公司北京易澄信諾總經理林偉表示,國內開展碳交易的消息并不出人意料,是“勢在必行”的事。 而發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統和市場分析中心主任姜克雋對本報說,要建立(充分的)國內碳市場并不容易,前提是“要有(排放)總量控制”,目前“國內都想成為(碳信用額)賣家,但沒有(相應的)買方”。 姜克雋補充說,能源所目前正在研究如何進行全行業減排(包括電力行業)、促使行業減排(產生的碳信用額)進入國際碳市場。 馮升波當天也表示:“從政府的觀點看,絕對減排對于現階段的中國來說是不現實的。”去年11月26日,中國正式對外宣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楊愛倫亦認為,國內開展碳交易試點,更多的是為了厘清碳排放大戶的排放數據統計,增強國內針對溫室氣體測量、統計和核查等的能力建設;而碳市場的“半強制”性即可能意味著沒有懲罰措施,這將造成其短期內也不會對減排形成實質推動。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