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到過我市南澳縣的游客,都會對島上雄偉壯觀的風能發電項目嘆為觀止。這些巨大“風車陣”在提供了有效清潔能源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旅游業、服務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市發展新能源產業取得明顯進展,風能發電、垃圾發電、太陽能發電等項目的落戶運營,推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
我市風能發電項目分布在南澳縣、潮南區和濠江區,總共安裝風機裝機容量24.56萬千瓦。近幾年,隨著國家對風電開發政策、項目建設資金、電價、稅利等方面實行傾斜,我市緊緊抓住這一良機,致力打造清潔能源基地。南澳現已形成擁有200多臺風力發電機、總裝機容量達12.86萬千瓦的巨大“風車陣”。不僅于此,目前,南澳縣1.5萬千瓦的風能發電項目正在建設中,潮南區4.93萬千瓦的風電項目也已經省發改委批準同意開展前期工作。在陸上風力發電建設如火如荼之際,我市也對海上風力發電場的建設進行了初步規劃,項目正在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做進一步論證。
要實現垃圾處理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提高我市環境質量,促進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垃圾焚燒發電無疑是最符合要求的一種處理方法。目前,建設規模為日焚燒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的雷打石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力爭今年年底順利開工建設;建設規模為日處理垃圾675噸的澄海潔源垃圾發電項目正落實土地和項目申報等前期工作。
近年來,我市一些企業堅持自主創新,在太陽能產品的研發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為我市新能源建設做出積極貢獻。廣東金剛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高等學府合作攻克了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材料的光伏玻璃科技難關,把大廈的玻璃幕墻和屋頂變成發電裝置,有效地將太陽光能轉化為電能。該技術目前已應用于廣州火車南站、青海海西州民族文化活動中心等國家利用新能源示范工程,帶動了可再生能源相關產業的發展。無獨有偶,我市另一企業——廣東科信實業有限公司開發系列化LED照明燈具,獲國家數十項專利,應用于煤礦、隧道、航空制造、飛機制造等領域的照明。該企業計劃投資2億元,新上馬生產LED光源和電源驅動模塊及系列燈具項目,預計年可新增產值5000萬元。 本報記者 鄭夢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