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技術 |
新能源技術可包裝成外交禮品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 發布日期:2010-07-11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新能源技術應用應該得到重視,它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尚待開發:可以作為公關禮物,聯誼邦交。”在參觀研制小型風力發電機的企業時,臺灣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吳榮華博士建議。昨日,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新能源組參訪活動進入第二天,20名臺灣嘉賓前往廣州的能源科技企業參觀。 新能源技術的外交功能被忽視 1994年,吳榮華博士第一次來大陸參加會議,16年來,吳博士每次從大陸返臺都會發現大陸發展的亮點。這一次論壇的亮點,恰好是他的專業領域———新能源。 在紅鷹能源科技公司的廠區,小型風力發電機的零部件從流水線上傳過,工作人員忙碌穿行。吳博士說,新能源在未來絕對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 從京都議定書到哥本哈根峰會,全球氣候問題備受關注,環保、低碳逐漸成為城市生活主題,新能源開發、推廣的重要性更由此凸顯。 “中國是世界能源消耗大國,長期以來,對能源的巨大需求,一直在影響著中國的外交政策。中國的能源現狀不僅會影響原油價格,還將左右世界地緣政治格局,這迫切要求中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資源。”吳博士說。 參訪時,當紅鷹能源科技公司的負責人介紹其尼日利亞的項目,不少臺灣嘉賓頗感興趣地拿起相機拍下PPT內容。 在過去的研究過程中,吳博士挖掘出新能源的另一項重要功能。“企業把新能源技術輸送到邦交國家,像紅鷹等企業,將研制的風機建到尼日利亞、所羅門群島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有100多個邦交國家,把技術作為外交禮物送出去,對中國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特別是那些經濟落后國家,送技術比給錢要好!”吳博士說,“但是新能源這個作用被很多人忽視。” 沒有自主創新就像被“掐喉” 大陸素有“世界工廠”之稱,這個角色一度讓中國經濟快速起飛,但是隨著經濟轉型,也帶來不少尷尬。 吳博士介紹,臺灣的新能源產業已發展近30年,臺灣半導體的供貨額更是全世界第一,從發展時間看,臺灣有先發優勢。 但是,相比臺灣,大陸擁有一個十分龐大的消費市場,這是其魅力所在。隨著ECFA的簽訂,這個市場,臺灣人看得很重。此前,臺灣已出臺《再生資源發展條例》,對新能源產業在法律上提供保障,比大陸先行一步。 “其實,大陸和臺灣的新能源產業都處于起步階段,但是正因為產業是新興的,在發展上就具備了更大提升空間。未來,大陸的新能源必須從技術突破、市場和管理三大領域挖掘發展潛力。”吳博士說。 回望臺灣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彎路,吳博士提醒,“自主創新最重要。現在臺灣企業能自主創新的并不多,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不少仍扮演代工角色,真正有專利的很少。” “無論臺灣還是大陸,企業如果技術不能自主創新,那就像被人卡著喉嚨,增值空間小。這太痛苦了!”吳博士雙手作掐脖子勢,語調玩笑,表情卻是無奈的。南方日報記者趙楊 實習生趙琦玉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