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技術 |
新興產業規劃聚焦新能源 各路資本亟待涌入文章來源:價值中國 | 發布日期:2010-07-11 | 作者:羅百輝 | 點擊次數:
被認為相當于下一個4萬億元的投資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下稱《新興產業規劃》)浮出水面的時間越來越近,此規劃被認為是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和結構調整的重大舉措。據羅百輝了解,這份由國家發改委醞釀已久的《新興產業規劃》將在今年8月左右陸續出臺,而此前一直“難產”的《新能源規劃》實際上是《新興產業規劃》中的一個產業,另外,《新興產業規劃》已經初步劃定9大領域,有發改委人士透露說,9大領域的劃定還存在不確定性,在業界一直對海洋工程以及新能源汽車持有異議。 有發改委官員認為,與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出臺的資金來源不同,《新興產業規劃》會更倚重政府投資。 受此利好消息的刺激,各路資本的投資已風生水起,有投資人士分析,2010年創投及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金額將高達50億美元左右,這將涉及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醫藥/保健品、生物工程等。 《新興產業規劃》的出臺或是繼房地產后,又一個引入資本大量流入的“聚金地”。 8月出臺 4月22日,發改委高技術司一官員透露:“目前,國家發改委及工信部、財政部等多部門起草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代擬稿的調研已經接近尾聲,我們爭取在今年上半年提交到國務院。” 此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新興產業規劃》年內應該會出臺。” 據上述高技術司官員透露,如果進展順利,8月左右會陸續出臺已經劃定為新興產業振興規劃的單個振興規劃。 2009年11月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首都科技界大會上,通過長達1.2萬字的講話,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出了詳細的解釋。按照溫總理的講話,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七大產業。 在新能源領域,溫家寶表示,新能源發展要突出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核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沼氣發電,以及地熱利用、煤的潔凈利用等。 對于《新興產業規劃》哪個領域可能最先出臺,一直被外界高度關注,尤其是新能源的規劃。而發改委早前謀劃的《新能源規劃》一直處于難產之中。 “不是《新能源規劃》難產,只是這個規劃被列入《新興產業規劃》其中的一個振興領域,新能源振興規劃有可能率先出臺,而各項關于新能源發展的早前規劃都有了相當規模的調高。”上述發改委官員透露說。 這位官員還表示,“實際上,現在已經是9大產業了,海洋工程和民用航空也被列入,但目前來看,海洋工程和電動汽車還存在不確定性,現在業內對這兩項被列入還存在一些爭議。”上述官員表示。 而這兩項還存在爭議的原因或與發改委官員的密集調研所掌握的情況有關聯。 [NextPage] 有消息稱,4月初,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思路研究部際協調小組以下簡稱“部際協調小組”就南下廣州調研,之前已完成湖南、浙江、遼寧等地的區域調研。該部際小組由發改委會同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20個部門和單位成立。與此同時,新興產業規劃文件起草組也相應成立,由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任組長,負責研究起草《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一位參與調研的專家透露,國家發改委在調研的同時,各地發改委也在向國家發改委陸續提交各自的發展思路,國家發改委也會根據調研的情況以及各地提交的發展思路隨時對劃定的產業做出調整。 更倚重政府投資 與之前出臺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不同,《新興產業規劃》更多的資金來源將更倚重各級財政的投入。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資金來源則是政府投入做引導來吸入更多社會資本。 “我們在制定河北新興產業的發展思路時,未來會在支持的方向和環節上側重,比如以前的投入和扶持方面,大都在醫藥的采購環節有些扶持和鼓勵,下一步會加大研發和創新的扶持。”河北發改委一官員表示。 在這位官員看來,正是會加大研發和創新環節的鼓勵和支持,所以更需要政府財政做直接投入。 但一位接近發改委的專家并不完全贊同這種觀點,“新興產業的資金渠道需要在新的層面進行整合,也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本進入,僅靠財政的資金投入身單力薄,難以達到新的經濟振興舉措的初衷。 據羅百輝了解,已經有地方政府喊出大力振興新興產業規劃的口號和具體融資設想,北京曾表示要融資300億元來發展自己區域內的新興產業,湖南、廣東等地方政府也均表示出強烈的融資沖動。羅百輝分析認為,《新興產業規劃》也是政府投入做引導,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的一個思路,這可以認為是下一個4萬億元的舉措,它是轉變我國經濟結構發展方式的引擎。 在4月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張曉強直言:“國家4萬億元投資中,有相當部分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大批重工業項目,使得鋼鐵、水泥等產能更加過剩,原有的經濟結構更加失衡。目前轉變經濟結構,刻不容緩。”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國務院參事李慶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興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問題,需要解決資本、技術和勞動力三個方面的問題。而技術的提高是長期的,作為一個后來者,我們如何超越其他先進國家?首先必須依賴原創,其次是投資和消費,新的技術只有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會產生產業化的效應。新興戰略產業,我們必須要有,這是國家產業升級的根本,但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投入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投資方式,不能不考慮投資的成本。 各路資本翹首以盼 隨著國家對新興產業戰略定位的確立,創投和私募股權投資正風生水起。據媒體公開資料顯示,來自清科研究中心數據認為,2009年創投及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金額高達18.8億美元,涉及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醫藥/保健品、生物工程等。 [NextPage] 而業界投資人士奉繼軍則認為,2010年各路資本對新興產業追逐的預期至少能達到50億美元左右。 事實上,資本市場已經對此有所反應,縱觀去年以來的行情,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以及信息網絡等代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行業都已經被市場資金輪番挖掘一遍,相關個股漲幅驚人。 “藍籌股已經沒有希望了,未來將是新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時代。”奉總裁表示,國家也已經意識到經濟結構調整的迫切性,現在正在擠壓傳統產業的泡沫,扶持新興戰略性產業的政策值得期待,“我看好低碳經濟、物聯網、3G。”與宏觀經濟和固定資產投資相關的各板塊更多的體現為交易性機會,而醫藥、消費、TMT、低碳經濟等板塊表現異常活躍,屢創新高。“這樣的分化代表了市場對未來經濟的判斷,即‘保增長、調結構’,在2009年以‘保增長’為主,而2010年則是‘調結’。因此代表傳統經濟發展方式的行業受到冷落,而代表新經濟發展方向的行業和個股被市場所追捧。” 天治基金投資總監常永濤則表示,他們成立了專門的TMT研究小組,針對相關政策對行業和個股進行了深入的跟蹤和研究,并且已經取得相當好的效果。“我們看投資要看到趨勢,經濟結構調整是未來數年的主線,投資必須抓住這一點。”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所謂新興戰略性產業概念股的價格已經有透支的嫌疑。”國聯安基金研究總監陳蘇橋表示,一方面大家都看到這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市場資金不足,更愿意借助各種概念炒作這些題材股。 “換一個角度,在新興產業的發展初期,資本的大量涌入也是必要的,就像當年美國的網絡概念,雖然大量的企業被淘汰,但是還是有偉大的企業出來了。”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