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技術 |
王震:國際能源署對中國達到碳排峰值的預測不客觀文章來源:人民網 | 發布日期:2010-07-26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記者杜燕飛 李彤) 今日,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做客人民網,就完成“兩個目標”的條件基礎與保障等問題與網友在線交流。在談到國際能源署稱中國2020年達到碳排峰值的預測,王震指出,該預測并不具有客觀性,國際能源署應該與中國的學者、官員一起進行討論,而不應該對此作簡單的假設。 以下是文字實錄: 主持人:王院長,近期國際能源署的報告《能源科技展望2010年》,對于中國碳排峰值的預測引起了我們業內的關注,我們國家的能源官員對此也表達了不同的看法,那么對于中國碳排峰峰值您是怎么看的呢? 王震:因為國際能源署這樣一個組織的能源機構,它代表更多的是發達國家。國際能源署的看法,不管是中國政府在去年的表態,或者是我們國內的做法來看,差別比較大,按它的預測,中國2020年碳排放應該會達到峰值,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實際上即便是包含了發達國家的全球來看,這個峰值在去年哥本哈根會議的時候,大家希望在2025年會達到這個峰值,但是很多發展中國家認為這個看法是不現實的,他們預測是中國2020年排放會達到峰值,重視更不實際的。 它的預測可能有一定的基礎、條件、假設,這個結果跟我們國家去年科技部部長萬鋼講的,我們在實行了一系列的嚴格政策情況下,我們有可能在2030年到2040年才能達到峰值,這個差別這么大(至少是十年到二十年的差別、均值是15年的差別),這個差別非常大,大家對條件假設是完全不一樣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如果看這些數字的話,它不僅是條件假設的問題,我個人覺得會對中國的一些政策,對我們很多的國際談判帶來很多的壓力。國際能源署在發達國家里面有很高的話語權,其實在全球都有很高的話語權,它的報告本身會產生很大、很廣泛的影響力。當然這個結果,跟我們客觀的經濟發展的規律和我們的這種能源的消費、生產出現了這么大的差異,所以說我當然能夠理解到,我們國家有關官員做出了非常強烈的不同看法。 我自己也是認為,國際能源署對很多預測上有點簡單化,在很多關于能源的生產、消費的預測上面,它往往也是采取了簡單的現行化,我自己也非常不認同這種看法。 如果國際能源署需要,讓它的預測更有客觀性,它應該跟中國的學者、中國的官員坐在一起,就條件假設做更深入的討論,這樣的話結果才能更深入、客觀的反映實際。 備注:“十二五”能源規劃的制定,將重點圍繞實現中央提出的非化石能源比重和碳減排“兩個目標”展開。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