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之后,“低碳”成為當今世界絕對的熱門詞匯,各國都在為節能減排做出行動,紛紛走上“新能源”道路。
眼下,新能源產業剛剛起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可謂百家爭鳴。《新型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也為新興能源產業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江冰表示,“新興能源產業規劃”既包含了核電、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這些新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也包含了對傳統能源升級變革的技術,比如潔凈煤、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車用新能源等。 新興能源產業規劃實施以后,到2020年,將大大減緩對煤炭需求的過度依賴,能使當年的二氧化硫排放減少約780萬噸,當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約12億噸。這表明,在未來中國的新能源發展道路上,將會有更多企業在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上涌現出來。
但是,在傳統能源發展中,央企、大型國企在很多領域已經形成壟斷,那么在未來的新能源發展中,又會形成怎樣的格局呢?是否還會形成這樣被央企、國企壟斷的局面呢?
個人認為,在民企發展不斷壯大的今天,一些有實力的民企在技術創新方面并沒有落后于他的“老大哥”——央企、國企,所以在吃肉,還是喝湯的選擇上,還是應該公平對待,給民企更多的機會,這也有利于促進民企的發展與提高。集思廣益,資源共享,使我們的企業在提高素質與實力的同時,也提高國際競爭力,這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結果。所以,在新興能源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還應該多一些思考,以新的思維,來思考中國新型能源產業的未來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