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技術 |
評論:中國的綠色發展之路能走多遠文章來源:《綠公司》雜志 | 發布日期:2012-11-06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中國努力發展綠色能源的成就也并非完美無缺,決策者不得不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確保能源安全與追求經濟增長之間進行權衡。 文│Roberto Bocca 世界經濟論壇資深總監兼能源行業負責人 最近,中國在兩個無人羨慕的領域領先世界:能源消費和碳排放。中國目前的一次能源消費占全球總量的21.3%,碳排放量占全球總量的25%。到2035年,中國在這兩個方面的領先地位將進一步得到鞏固。國際能源署預計,屆時中國的能源消費將比美國——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高出近70%。因此,未來幾年中國在能源領域的選擇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世界能源體系的碳強度。換言之,中國的綠色發展水平可能決定世界的綠色發展水平。 中國政府已經采取巨大努力以打造綠色中國。在當前的“十二五”規劃(2011-2015)中,中國的目標是將能源強度降低16%,將非化石能源在全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增加至11.3%,同時將碳強度降低17%。在未來的“十三五”規劃(2016-2020)中,中國則提出了更加宏偉的目標: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中的占比將達到15%;碳強度將在2005年水平的基礎之上降低40%-45%。同時,包括《中國日報》在內的官方媒體持續報道,中國有可能在2015年之前對能耗實施限額,而《應對氣候變化法》草案則提出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碳交易和碳稅制度。 這些舉措已經取得了一些顯著成績。根據皮尤慈善信托基金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全球565千兆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中,約四分之一(133千兆瓦)的裝機容量位于中國。中國的風能、太陽能以及水力發電公司主導著可再生能源行業。世界最大的15家太陽能光伏模塊制造商中,有9家是中國企業,占據30%的市場份額;世界最大的10家風力發電機制造商中,有4家是中國企業,占據26.7%的市場份額。中國的生產成本較低、具有規模經濟以及大規模調動金融資源的能力——表現為通過國有銀行獲得低息貸款——這些因素都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成本。與此同時,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由于中國實行了節能計劃,全球碳排放增量減少了15億噸。 然而,中國努力發展綠色能源的成就也并非完美無缺,有些情況下,決策者不得不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確保能源安全與追求經濟增長之間進行權衡——這三項挑戰通常被認為是能源發展的“三重困境”。[NextPage] 隨著能源需求的上升,對于能源供應安全的擔憂也在日益加重。2001至2011年間,中國的能源消費增加了136%。不斷發展的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能源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來源的多元化也促進了能源供應的安全。但是,中國依然擺脫不了對本土其他能源的依賴,對煤的依賴尤為突出。中國的煤供應很充足,煤儲量在全球排名第三。2011年,煤在中國全部的能源消費中占66%的比重,是導致中國碳排放量增加的首要因素。火力發電仍然是中國能源密集型重工業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是國民經濟持續成功的關鍵。事實上,中國工業部門的愿望也反映了在驅動經濟增長和發展綠色能源之間的矛盾。譬如,經濟成就往往是評價地方官員政績的標準,因此這些官員自然首先渴望促進經濟增長,而不是優先發展綠色能源。 上述取舍關系表明,中國的“綠色發展水平”取決于其對能源“三重困境”的管理成效。在其項目顧問埃森哲公司的協助下,世界經濟論壇已經構建了一個方法體系,旨在通過其“新能源架構”倡議,幫助決策者解決能源“三重困境”難題。若實行這個方法,中國的綠色能源發展就會對經濟增長和能源安全起到促進作用。實現這個平衡不僅能促進中國的綠色發展,而且能促進世界的綠色發展。(世界經濟論壇新能源架構項目經理Michael Moore對本文亦有貢獻)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