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技術 |
聯合動力定制服務“馭風”快行文章來源:newsletter@sunwindenergy.asia | 發布日期:2014-07-26 | 作者: | 點擊次數: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技術革命的不斷深入,制造業服務化趨勢日益明顯,并逐漸成為推動全球產業升級的主要驅動力。作為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旗下從事風電設備制造的新能源企業——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聯合動力”)正在實施由單一的風電設備制造商到提供系統化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的行業領先企業的轉型。 成立于2011年的北京國電思達科技有限公司是聯合動力的全資子公司,思達公司通過專業運營手段、現代信息技術,為風電運營商提供高品質、涵蓋風電機組全生命周期的風電服務,目前已形成1000余人的專業化服務隊伍,承擔安裝調試和服務的項目超過200個,風機吊裝超過5700臺,并網運行機組超過5300臺,服務運維總風電裝機容量超過800萬千瓦。 面對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的嚴峻挑戰,國電集團提出了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思路,這為聯合動力加快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從簡單的產品提供者轉變成為風電服務提供商,聯合動力開始改變經營模式,實施戰略轉型。 戰略轉型后的聯合動力可滿足風電運營商的各種需求,甚至可根據風場環境的不同為每個風電運營商提供專屬的風電整體解決方案。風電整體解決方案整合了風電產業全過程服務業務,涵蓋風電場風資源勘測、設計、施工建設、風機零部件制造、整機裝配、風機維護維修、風電場運營等全過程。即從風機第一個零件的誕生,到整機服役滿20年退休,每一步都有精心呵護。 我國風場分布廣泛,聯合動力基于區域差異化制定了由經度、緯度、海拔、時間、能量轉換組成的“五維空間”個性化服務戰略體系。以聯合動力首創使用的“云平臺”系統為例,它用智能數據信息管理風場,大大降低風場的運營成本,提高人員和設備效率。對于較難處理的故障,聯合動力“故障診斷專家團隊”進行“專家會診”。 按照聯合動力的設想,“云平臺”運維系統將實現移動終端的有權限接入,專家可在全球各地隨時對疑難故障進行判斷和處理。通過風電技術與現代信息化科技的融合,使服務超越時間和空間。 此外,聯合動力還有近200個涵蓋三級庫房的備件體系以及風電場資產管理系統,使客戶部件更換輕松便捷;可容納200人的風電技術培訓中心為風電運營商提供全方位、一流的理論培訓及實踐操作。 今年4月,西藏那曲風場首批5臺1.5兆瓦超高海拔風電機組全部并網發電,實現了西藏高原大型風電設備“零”的突破。這就是聯合動力針對海拔高地區的特殊地理環境,通過定制化設計所推出的超高海拔機型。 風電技術研發能力是聯合動力轉型的核心,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風電整體解決方案。作為行業內擁有專利最多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聯合動力把自己在風電技術科技研發方面的實力轉化成了轉型的動力。聯合動力北京本部現有研發人員近200人,占公司總人數的45%,擁有風電設備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能源潮汐海洋能發電技術重點實驗室以及3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已承擔國家973課題3項、863項目2項,擁有專利524項,獲得國家能源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獎項。 隨著中國風電發展逐漸進入相對平穩、成熟的階段,低風速、高海拔、海上風機等特殊化要求越來越多。為此,聯合動力高水平的研發團隊為風電運營商提供了“私人定制”服務,他們量身打造、陸續推出了多款“私人定制”機型,涵蓋各類型風場,確保風電運營商投資效益最大化。 截至目前,聯合動力已為近180個風電運營商提供風電解決方案,所有運行項目已累計為社會貢獻超過400億千瓦時的發電量,這一數字接近北京市2013年全年社會總用電量的一半,與燃煤電廠相比,這一發電量相當于節約標準煤近1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近4000萬噸。 根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預計到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將達到1.5億千瓦以上。“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重點開發大型陸上風電機組與海上風電機組。聯合動力正以國際一流海上風電服務企業為目標,加快進行海上風電維護服務團隊的培養,積極推進海上風電工程服務作業標準的制定。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